0

生 長 史:卵→若蟲(經過九次蛻皮)→成蟲

卵期:產於土壤中,長長圓圓,狀似小型冬瓜,長寬約0.3cmx0.1cm呈羊透明狀。在土壤裡恆溫28度,須經9天(約220小時)才能從卵婦蛻殼而出。蟋蟀通常以卵的型態過冬。

幼生期:剛出生的蟋蟀,形狀像紅螞蟻,呈透明狀。出生後一小時,就有進食的能力,6小時後身體會由白色透明狀,慢慢慢成褐色。除了沒有翅膀外,形體和成蟲沒有太大的差異。成蟲以前,需經7~9次的蛻殼,每次蛻完殼,顏色慢慢由白色變成褐色,而後變成黑色或金黃色(約經4~5小時)。小翅膀也會跟著慢慢長出、變長。蟋蟀若蟲的成長速度和溫度成正比,由於台灣秋季的溫度偏高,蟋蟀成蟲的數量仍然不少,到了冬天則比較罕見,可能是以卵或若蟲的型態過冬。

成蟲期:

【早期】翅膀上方(翅首)的黃斑顏色較淡。

【壯年期】翅首呈較深的黃色,翅膀會發亮,活動力旺盛,腳的黏附力 良好(可拿在手中倒翻作試驗)。

【退化期】經過了壯年期的成蟲,翅膀和身體的色澤會慢慢黯淡下來,背上的黃斑也會擴散開來,行動變得遲緩,腳的黏附力會喪失,觸鬚會捲曲(缺水分時也會捲曲),約兩星期後步入死亡。

Image Detail


Leave a comment